9月以来,川东北油菜主产区以连阴雨天气为主,覆盖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累计雨量大,导致油菜播种受阻,对落实油菜播种面积、壮苗越冬带来不利影响。为推动油菜产业发展,稳定油菜种植面积,特提出如下生产建议。
一、“三沟”配套,利于排水降渍
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田间积水情况。强化“三沟”配套,厢沟、腰沟、围沟沟沟相连,排灌通畅;并在田外配套排水主沟、深0.6~1.0米。抢抓有利天气条件,及时清除厢沟、腰沟、围沟中的泥土,保证“三沟”畅通,雨止田干。对于土壤过湿地块,可开挖深沟,沥出耕层滞水,最大程度降低土壤水分,为农机进地作业争取时间。
二、精选良种,深挖高产潜力
因地制宜,选用适应本区域的耐渍、耐迟播油菜品种。对于无茬口矛盾、排灌不便的田块,宜选用耐渍高产品种,如大地199、川油83等;对于茬口衔接紧张的田块,宜选用早熟耐迟播高产品种,如川早油1号、南油868、盛贵油1号等;对于草害严重、野生油菜严重区域,选用抗(耐)除草剂品种,如川油82(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)、川油110(抗耐咪唑啉酮类除草剂)等。
三、种子处理,提高出苗质量
播种前,对裸种子进行简单清选,去除瘪粒、小粒,摊晒;并采用“杀菌剂+杀虫剂+诱抗剂/生长调节剂”包衣拌种,一拌多效防控病虫害,促进油菜出苗、生根、花芽分化和健壮生长,提高植株抗逆能力。种子处理后于室温下晾干,确保种子含水量在9%以下。
四、增密抢播,构建高产群体
适期、适密播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。适播期内,最佳密度为3.0万株/亩;迟播情况下,适当增加20~30%的密度,并采用缩行增密的方式确保株行距合理配置,做到“以密补迟、以密增产”。
适时间苗、定苗。直播油菜应在3叶期开始间苗补苗,去弱留壮,去杂留纯,去小留大,去病留健,去密留匀;4~5叶期定苗,一般每亩留苗3.0~4.0万株。对于播种量较大且出苗不均匀的田块,应对“堆堆苗”及时做好疏苗工作,避免出现苗挤苗而形成弱苗。
五、平衡施肥,保障营养供给
氮磷钾配比25:7:8的油菜专用缓释肥(含硼),或氮磷钾配比20:10:18的三元复合肥混合1kg硼肥,稻茬田亩施50kg、旱坡地亩施30kg作底肥,三叶期亩追尿素5kg促进幼苗期生长,冬至前后亩追尿素3~5kg提高油菜耐寒性。花期结合“一促四防”喷施硼镁肥(亩水溶性硼肥50g+油菜专用叶面镁肥400g)。终花后,阴天亩用尿素500g+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4~5L,无人机喷施1~2次。
六、加强田管,确保健壮生长
(一)促弱转壮
连阴雨天气导致养分地表径流和淋溶损失较大,应提早进行田间管理促进秋发,实现壮苗越冬。一是在3叶期后喷施氨基酸水溶肥、24-表芸苔素内酯、糖氨基嘌呤、新美洲星等药剂,促进幼苗期生长;二是在寒潮来临前亩追施尿素5~7kg,或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、复硝酚钠、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促进油菜稳健生长,增强抗冻能力;三是在冬前进行中耕,防治杂草,改善土壤条件,促进根系发育。
(二)草害防控
播栽前后1~2天亩用96%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~100ml进行封闭除草。对封闭效果不理想的田块,根据田间优势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茎叶喷雾防除。
(三)病虫害防治
油菜苗期,亩用50%多菌灵50g和30%甲霜•噁霉灵40ml兑水喷雾预防猝倒病、根腐病;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~50g防治蚜虫;亩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30~50ml兑水喷雾防治菜青虫。油菜花期,亩用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或咪鲜胺100g+磷酸二氢钾100g+速效硼50g兑水喷雾进行“一促四防”。 |